合同履行完毕可以违约吗

摘要

合同履行完毕可以违约吗?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奇怪,但是在合同法中规定合同履行是指双方约定的义务终止,但是有一种情形就是合同后双方还约定了后义务。所以在合同履行完毕后是可以违约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下相关内容。...

  合同履行完毕可以违约吗?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奇怪,但是在合同法中规定合同履行是指双方约定的义务终止,但是有一种情形就是合同后双方还约定了后义务。所以在合同履行完毕后是可以违约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下相关内容。

  一、合同履行完毕可以违约吗

  依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履行完毕的合同的权利与义务就中止,但合同如果有后义务的,不履行后义务的情况下,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合同约定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违约责任是合同责任中一种重要的形式,违约责任不同于无效合同的后果,违约责任的成立以有效的合同存在为前提的。

  合同法第98条规定,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其中的结算和清理条款当然也应当包括违约金条款。因此在合同因为一方违约,而另一方依法解除的情况下,合同约定的违约条款仍然是合法有效的,被违约一方仍然可以请求违约金,只极富在本质上,合同当事人在多数场合里约定的违约金是对受害方的损失进行填补。非违约方向违约方主张的违约金并不是可期待利益,而只是待弥补的损失。因此,即使是合同履行完毕也是可能违约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八条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

  二、合同违约责任诉讼时效

  (1)侵权行为的一般诉讼时效;

  《民法总则》规定的一般诉讼时效对侵权行为同样运用。侵权损害赔偿的诉讼为三年,超过这一期限,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利益的权利。

  (2)侵权行为的特殊诉讼时效;

  《民法总则》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在一些特别法中对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也不尽相同。《产口质量法》第45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自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益爱到损害时起算“。《环境保护法》第42条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国家赔偿法》第32条规定:”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2年,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期间不计算在内“。在处理侵权损害赔偿案件中,要注意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运用法律原则,不能完全运用《民法总则》的规定。

  (3)侵权行为的最长诉讼时效;

  侵权行为的最长诉讼时效,在《民法总则》规定为20年。在《产口质量法》条33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在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付用户之日起,消费者满10年丧失,但是,尚未超过明示安全使用期的除外。

  三、合同违约责任赔偿原则

  (一)完全赔偿原则

  完全赔偿原则是指因违约方的违约行为使受害人遭受的全部损失,都应由违约方负赔偿责任。即违约方不仅应赔偿对方因其违约而引起的现实财产的减少,而是应赔偿对方因合同履行而得到的履行利益。这是对受害人利益实行全面的、充分的保护的有效措施。从公平和等价交换原则看,由于违约方的违约而使受害人遭受损害,违约方也应以自己的财产赔偿全部损害。当然,这种赔偿应限制在法律规定的合理范围内。

  根据《合同法》第113条的规定,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这里的损失仅指财产损失。也就是说,违约方不仅应赔偿受害人遭受的全部实际损失,还应赔偿可得利益损失,即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损失。

  实际损失是现存的损失,可以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损失,一般也不会产生争议。关键是要掌握可得利益。可得利益是合同履行后债权人可以实现或者取得的收益,它具有以下特点:

  (1)未来性。可得利益不是现实的利益,而是一种未来的利益,它必须是经过合同违约方履行后才能获得的利益。

  (2)期待性。可得利益是当事人订立合同时可以预见的利益,可得利益的损失也是合同当事人能够预见到的损失。

  (3)一定的现实性。尽管可得利益并非订立合同时就可实际享有的利益,但这种利益并不是臆想的,如果合同违约方不违约,是非违约方可以得到的利益。

  (二)合理预见原则

  合理预见原则是对非违约方的有力保护,但从民法的基本原则出发,应将这种损害赔偿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合同法》第113条规定,”赔偿损失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这就是合理预见原则,又叫可预见性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预见的主体是违约方;

  (2)预见的时间是合同订立时;

  (3)预见的内容是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财产损失的范围;④判断违约方能否预见的标准采用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标准,即通常以同类型的社会一般人的预见能力为标准。

  (三)减轻损害原则

  也叫采取适当措施避免损失扩大原则,是指在一方违约并造成损害后,受害人必须采取合理措施以防止损害的扩大,否则,受害人应对扩大部分的损害负责,违约方此时也有权请求从损害赔偿金额中扣除本可避免的损害部分。也就是将减轻损害作为受害人的一项义务看待,并以此限制违约方的赔偿责任。

  《合同法》第119条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对方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没有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当事人因防止损失扩大支出的合理费用,由违约方承担。“

  减轻损害原则的构成要件是:

  (1)损害的发生由违约方所致,受害人对此没有过错;

  (2)受害人未采取合理措施防止损害扩大;

  (3)受害人的不当行为造成损害扩大。

  (四)损益相抵原则

  又叫损益同销,是指受害人基于损害发生的同一原因而获得利益时,应将所受利益从所受损害中扣除,以确定损害赔偿范围。这是确定赔偿责任范围的重要规则。根据这一规则,违约既使受害人遭受了损害,又使受害人获得了利益时,法院应责令违约方赔偿受害人全部损害与受害人所得利益的差额,这是净损失、真实损失,但并不是减轻违约方本应承担的责任。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合同履行完毕可以违约吗的相关内容,合同履行是指合同中约定的义务执行,双方就合同问题发生纠纷是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解决。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懂的法律问题,可以咨询上面的专业律师,律师会及时回复您咨询的消息。